服务支持
TOP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 心梗早期诊断的慧眼指标
发布时间:2022-11-17 09:52:38 浏览次数:315

心血管疾病是常见病多发病。以心肌梗死为例其特点是发病急病情重,抢救生命的关键是早诊断早治疗。

权威心脏病专家Rawies J. 认为“AMI后 <1 h 内得到治疗死亡率约为1%,发病后 6 h 得到治疗,死亡率约为10~12%,假定呈线性关系,则每耽误 30 min 死亡率约增加1%。”因此心梗的诊治时间就是生命

传统的实验诊断常用肌钙蛋白(cTnI)、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CK-MB)作为心梗的辅助诊断指标。

近年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新试验,可在心梗发生后0.5-3h就开始增高,是早发现的慧眼指标对心梗的早期诊断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本文主要介绍(H-FABP)的临床意义,由于心梗等心血管病的多样性和多变性,发病不是孤立的常互为因果且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也没有一个实验指标能反应全面的,因此对心血管疾病从预防到诊断治疗密切相关的HsCRP、SAA、NT-proBNP、D-Dimer,心肌三项等八大指标的临床协同和互补性同时作简要介绍。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H-FABP)心梗早期诊断的慧眼指标

所谓慧眼就是其它指标不具备的早期诊断价值。健康人群:0-5.5ng/ml,近年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心肌损伤标志物之一。

H-FABP的分子量很小,可以快速释放入血,最快在心肌损伤30min时血液中可检出,H-FABP在非心肌组织当中表达极低或不表达,由于心肌细胞对缺血缺氧的高度敏感,动员脂肪酸供能,导致了心肌细胞中的H-FABP迅速升高 。

上图显示了H-FABP在心肌发生损伤后在血液中出现的时间最早、浓度最高,因此在临床上可用于:

1)早期诊断心肌梗死

H-FABP最快可以在心肌损伤30min时在血液中检出6h内实现诊断治疗。在AMI发生2h有高达43.5%的患者血液中H-FABP阳性;释放后24h恢复正常,可以用于AMI病程中有无再梗死以及梗死有无扩展的判断。

2)评估心肌梗死面积(值大量升高与梗死面积有良好相关性);

3)评估再灌注损伤 (溶栓后30分钟与治疗前比,升高1.5倍判定再灌注的准确率为100%);

4)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

H-FABP浓度与心力衰竭程度呈正相关:心功能越差,H-FABP 升高的比例越高;

5)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应用

I-FABP在急性冠脉综合症(尤其是胸痛发作6小时内)的一个高敏的早期标志物,心肌缺血性损伤出现后,H-FABP在胸痛发作后1-3小时发病早期即迅速释放,在血液中被发现,6-8小时达到峰值而且血浆水平在24-30小时内恢复正常。

H-FABP与心肌三项 (cTnI、MYO、CK-MB)

心肌三项 cTnI、MYO、CK-MB)是心梗辅助诊断最常用的指标,cTnI与H-FABP联合应用更增强对心梗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心肌细胞损伤后4~6h外周血中出现cTnⅠ升高,12~24h达峰值,增高可持续3~10d,覆盖并跨越了CK-MB的诊断窗口期,cTnI仅存在心肌细胞中,在骨骼肌受损时无交叉反应,因此特异性和敏感度高,为AMI的诊断“金标准”。

在发病12~72h,cTnI敏感度达100%(诊断时间窗口较H-FABP更长) ,72~150h为70%。

而发病12h,肌红蛋白敏感度开始下降,到24h已不能用于诊断。

MYO组合可区分心肌或骨骼肌损伤、肾衰可引起Myo升高。Mb /H-FABP比值对鉴别损伤更有意义通常心梗病人比值为0 ~ 5;而骨骼肌损伤比值为20 ~ 70可有效鉴别。但亦有作者认为骨骼肌也存在H-FABP,在肾功能不全时亦有影响。

I-FABP与NT-proBNP

H-FABP与NT-proBNP (N末端B型利钠肽)联检可增强对心衰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心力衰竭通俗地讲就是多种原因导致心脏无力干活时, 血液不能有效地送至全身,是各种心脏病发展到终未期的临床综合症状,是心血管疾病导致死亡原因的“头号杀手”。

美国FDA建议正常人群NT-proBNP的参考值为:

75岁以下者<125pg/ml,

75岁或以上者<450pg/ml。

50岁以下成人血浆NT-proBNP浓度>450 ng/L,

50-75岁>900 ng/L,

75岁以上>1800 ng/L时,应诊断为急性心衰。

I-FABP与NT-proBNP联检既可辅助诊断心衰,H-FABP水平升高与心衰有明显的关联性可提示预后不好,对心衰的早期诊断、心功能及预后评价有重要意义。

Komanura等发现H-FABP>5.4ug/L病人生存期明显降低

D-二聚体指标血栓性疾病辅助诊断治疗的重要试验

心血管疾病中血栓病占了很大的比重,例如静脉血栓、肺栓塞、DIC、心梗和脑梗等。D-二聚体正常参考值<0.3mg/L,检测时间要求强,是临床辅助诊断抢救生命的重要指标!临床应用主要是二个方面:

血栓性疾病的辅助诊断,较血小板等指标有更高的敏感性和极佳的阴性预测能力对血栓形成阴性排除的价值更大。

血栓形成后,肾功正常时,循环中的D-二聚体半衰期约6h;影响因素:血栓的机化、陈旧性血栓或被包裹将影响溶栓效果致结果不增高。

 

溶栓药物应用剂量的指导指标。D-D变化的基本规律:增高→溶栓后→更高→降低(伴临床症状好转);持续高值溶栓药剂量不够或不敏感;正常后又开始增高,又有新血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