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支持
TOP
尿微量白蛋白临床意义
发布时间:2022-11-17 10:00:30 浏览次数:244

人体代谢正常情况下,尿中的白蛋白极少,具体到每升尿白蛋白不超过20mg<20mg/L),所以叫微量白蛋白。如果在体检后发现尿中的微量白蛋白在20mg/L-200mg/L范围内就属于微量白蛋白尿,但尿常规尿蛋白的显示却扔为阴性-)或(+-)。如果患者能够经过规范的修复肾单位,逆转纤维化治疗,尚可彻底修复肾小球,消除蛋白尿。而当尿中微量白蛋白超过200mg/L时,证明肾病患者已有大量白蛋白漏出,这时容易出现低蛋白血症,肾病发展离不可逆期只有一步之遥,如果不及时进行医治,就会进入尿毒症期。

尿微量蛋白的检测是早期发现肾病最敏感、最可靠的诊断指标。

通过尿微量白蛋白的数值,结合发病情况、症状以及病史陈述就可以较为准确的诊断病情,判断病情是否进入了纤维化那个阶段。所以,定期检测尿微量白蛋白(U-MA),普通人应当每年一次,而已增高的患者应每3个月测试一次。这样,对于肾病的预防及早期治疗都起了积极作用。

高血压以及糖尿病患者:

当一名患者有高血压或糖尿病或同时患有这两种疾病(经常同时发生)时,肾脏血管会发生病变,改变了肾脏滤过蛋白质(尤其是白蛋白)的功能,这使得蛋白质渗漏到尿中。微量白蛋白尿是糖尿病影响肾脏的早期征象,为糖尿病肾病。

微量白蛋白尿也是整个血管系统改变的征象,并可认为是动脉病变的窗口,因为它是肾脏和心血管系统改变的早期指征。

在肾病处于微量白蛋白尿阶段时若早期发现,可及早采取保护肾功能的措施,如限制蛋白摄入量,禁烟,及时控制血糖及血压,对控制肾病的发展是极重要的。否则,发展下去成明显的肾病,尿白蛋白大于300mg/24小时,则成为不可逆期。

在轻度高血压,微量白蛋白尿的发生率为5%左右;血压明显升高(>170—180100mmHg)的高血压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发生则普遍和严重其发生机制为高血压时肾小球内压增加和滤过分数增加,引起肾小球基底膜功能和结构异常。因此,高血压病患者只有血压明显升高才会出现微量白蛋白尿。

高血压微量蛋白尿首选ACEI

微量蛋白尿(MAU)是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和肾脏损害的早期标志物MAU不仅可造成远期肾功能损害而且增加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及影响心血管事件的预后。大量临床试验表明,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降低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远远优于ARB(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CEIARB更适合于高血压微量蛋白尿患者,是高血压微量蛋白尿患者的首选。高血压微量蛋白尿的治疗原则是:改变生活方式、降压(首选ACEI)以及治疗相关危险因素。

2型糖尿病患者:

大量研究证实了2型糖尿病是心血管事件及死亡、脑血管事件及死亡、终末期肾病及死亡的危险因子,而合并高血压更加重了这种危险性。将近有一半的2型糖尿病合并有高血压。

2型糖尿病中,尿白蛋白量为死亡的危险因子。随着尿白蛋白浓度的增加,患者存活率下降,微量白蛋白尿是糖尿病肾病最早期的临床证据。

出现微量白蛋白尿的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发展为严重肾脏并发症的高风险,一旦由微量白蛋白尿发展为蛋白尿,肾功能的进一步降低将是不可避免的。不幸的是,进入血液透析过程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期望生存期大约只有两年。因此,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有效的微量白蛋白尿筛查是必要的,因为这样能尽早决定适当的治疗措施以减缓这一进行性发展过程。

2型糖尿病防止肾病进展的主要策略包括:有效控制血压,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阻滞剂已证明有明显益处,同时控制血糖,低蛋白饮食。

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

微量白蛋白尿的检测作为早期肾损伤诊断的重要指标已受到广泛重视,测定方法包括放射免疫法、免疫散射速率比浊法。临床上检查尿蛋白多以尿蛋白定性24小时尿蛋白定量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方法进行检查。那么它们之间有何区别?我们到底该如何选择呢?

1、尿蛋白定性检查

尿蛋白定性检查结果以“+”表示,“+”越多,表示蛋白流失的越多。

优点:方便、易操作。

缺点:准确率低。

2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查

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查系收集24小时尿液,测其中所有的蛋白质的含量。

优点:准确率高、误差小。

缺点:留取不方便、时间长。

它是目前公判断尿中蛋白质含量较为准确的方法,也是临床诊断肾病的重要依据。

3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检查

近年来,尿微量白蛋白受到高度重视,留取方法与尿蛋白定量相同。

优点:是对蛋白尿判断有高度的敏感性,是诊断早期肾损伤的金指标

因为白蛋白分子量较小,经肾小球滤出后己乎全被吸收,一般很少在尿液中出现。在肾脏受到外界(缺血、药物)伤害后,既使是在损伤早期它就会出现在尿液中所以尿微量白蛋白具有高敏感性。此外,在肾脏病患者病情已缓解的情况下,尿微量白蛋白检测法还能够作为患者是否可以停药的参考指标。所以现在很多单位都开展此项检查。